2025-02-08 15:07:25
養老服務人才是支撐養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11月,上海印發《上海市推進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遼寧、貴州、重慶、內蒙古出臺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措施。面對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的現狀,地方陸續出臺措施,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一、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設施是養老服務人員主要工作場域,人才缺口依然較大
《2024年中國民政統計年鑒》顯示,2023年末全國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職工總數為134萬,其中,全國4萬家養老機構的職工總數約60萬,全國36萬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的職工總數為74萬。以此粗略推算,全國養老機構的平均職工數量約為15人,社區養老機構和設施的平均職工數量約為2人。
從養老機構的職工情況來看,2023年全國養老機構年末職工人數為597251人,較2022年增長了13857人,增長率為6%,職工中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合計17186人,占比為2.9%。按照省份來看,2023年年末養老機構職工人數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為江蘇、山東、河南、廣東、河北。民政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近5年全國養老機構職工人數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五年間養老機構職工人數增長了145272人,增長率32%。從職工來看,管理人員數量較為穩定,專業技術技能人員數量增長明顯。
圖1 2019-2023年養老機構年末職工人數統計圖
圖2 2019-2023年養老機構年末職工人員性質統計圖
圖3 2019-2023年養老機構年末職工人員持有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人員統計圖
從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來看,2023年全國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年末職工數為740550人,較2022年減少了34429人,下降率為4.4%,2023年職工中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占比較2022年年顯著增長。2023年末社區養老機構服務和設施職工人數排名前五的省份依次為江蘇、浙江、河北、廣東、湖南。數據顯示,近4年全國社區養老機構服務和設施職工數呈現波動增長的趨勢,整體增長率為4.5%,持有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逐年上升。
圖4 2020-2023年社區養老機構服務和設施年末職工數
圖5 2020-2023年社區年末職工持有社工職業資格證書職工占職工總數統計圖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養老機構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的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有所提升,但從總量上來看,相較于全國3億老年人,全國100多萬的人才隊伍供給顯然不足。
二、地方開始強調人才隊伍建設量化目標,加強資金保障
為推動養老人才隊伍建設,2023年12月底民政部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自此之后,地方紛紛制定出臺方案和措施。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共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南、廣西、重慶、貴州、甘肅16個省份發布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或方案,浙江和云南已對外發布征求意見稿。
為有效應對養老服務人才發展的現狀,各省份普遍提出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具體而言,各地依據自身發展需求,從隊伍規模、人員培訓、持證率、實訓基地建設以及職業認定機構建設五個方面明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
表1 各省份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發展目標
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模方面,北京、天津、山西、安徽、湖南等8個省份設定了具體目標,涵蓋了養老服務相關從業人員、養老護理員以及為老服務的社會工作者等不同崗位。
表2 養老服務人才隊伍規模目標
在養老從業人員培訓方面,北京、天津、福建、云南、廣西等8個省份制定了具體要求,重點面向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和養老護理員,并明確了培訓的具體數量和培訓率。
表3 養老相關從業人員培訓目標
在實訓基地建設、養老護理員持證率以及職業技能評定機構建設三方面,北京、福建、湖南、安徽、云南等省市設定了具體目標。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福建、湖南、廣西力爭2025年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個,安徽、云南不少于5個,北京計劃建成3個;養老護理員持證率方面,安徽、重慶目標為60%,上海則規劃2027年達到并保持90%的持證率,并明確技能等級要求;職業技能評定機構建設方面,福建、廣西、云南要求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所,安徽計劃不少于5所。
為支持發展目標的實現,各省份積極構建多元化的資金來源渠道。河北、內蒙、吉林、黑龍江、安徽、重慶、甘肅、云南等地提出拓寬社會融資渠道,鼓勵公益性社會組織和慈善組織參與,同時利用福彩公益金助力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并明確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機構可享受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在財政支持方面,北京市和安徽省將人才培訓和比賽費用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此外,河北、內蒙古、吉林、天津、遼寧、黑龍江、云南7個省份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針對專項貸款,部分省份也做出了明確安排,如安徽省依托世行貸款項目開展人員培訓。
三、構建新型養老服務人才培養陣地,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并駕齊驅
根據各地最新出臺的政策舉措,在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從專業教育和培養基地建設兩個方面加大力度。
專業教育方面,在加大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建設的支持力度基礎上,新增了多種培育模式。如河北、遼寧、吉林、貴州、甘肅探索“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實習實訓”三位一體養老服務人才培育模式。內蒙、福建、廣西、重慶、云南鼓勵發展“互聯網+培訓”新模式,開發養老護理員線上培訓課程,滿足養老護理員分時分次、機動靈活的培訓需求。內蒙、黑龍江、甘肅實施養老服務領域“1+X”證書制度試點。河北、上海、湖南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形成“學歷文憑+技能證書”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此外,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重慶、云南強調支持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建設,為養老服務行業培養輸送更多高層次人才。
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上,面向養老護理員、養老院院長、養老服務社會工作者、老年人能力評估員等進行技能培訓。在2024年出臺《加快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實施意見》的18個省份(其中浙江和云南為征求意見稿)均提到支持養老服務機構依托職業院校共建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其中,北京出臺養老服務人才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對申報條件和資質作了具體要求。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廣西、重慶、云南八個省份明確建設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以及建設數量要求,其中,上海、浙江、重慶、云南以培訓養老服務護理員為主。上海提到在全市范圍內建設20家養老護理員高水平公共實訓基地。浙江明確到2027年,全省建立不少于20家養老護理技能大師工作室。重慶提到到2027年,全市建設10個養老服務人才培訓基地。云南到2026年底,創建不少于5個省級養老護理員實習實訓基地。
四、多途徑健全養老服務人才長效激勵機制
從省級層面來看,僅上海市出臺了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專項政策,多數省份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相關文件中提出對養老護理員的保障舉措。各地在養老護理員隊伍待遇保障、激勵機制建設等方面存在差異,整體來看,養老護理員保障與激勵主要包括5方面,分別是表彰褒揚、提升薪酬待遇、拓寬職業晉升空間、健全落實相關補貼、落戶與住房保障等。
從養老服務人員表彰褒揚方面來看,除了多數省份評先進、宣傳典型、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等方式,上海還提出與媒體積極合作,開辟養老護理員專欄節目,開設養老護理員公眾號。浙江則在《關于加強養老領域人才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中提出,吸引養老領域經營管理者和服務從業者進入“兩代表一委員”,拓寬參政議政渠道,并且鼓勵設立“養老護理員節”。杭州市已舉辦兩屆“養老護理員節”,不斷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社會認同感。養老服務人員補貼形式多樣、補貼標準不同,主要包括崗位補貼、入職補貼、培訓補貼、職業技能補貼、創業補貼、見習補貼、社會保險補貼等。遼寧明確“建立民辦養老機構養老護理員崗位津貼制度”;浙江則是“全面建立養老護理員特殊崗位津貼制度,不論公辦民辦,所有機構的養老護理員均可享受”。天津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從業時間較長的養老護理員發放激勵金。從落戶與住房保障方面來看,今年1月,上海養老護理員被正式納入了《本市急需緊缺高技能人才職業(工種)目錄》,吸引更多取得高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護理員落戶上海。同時,支持住房困難的養老護理員,按規定申請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等保障性租賃住房,并建立區級養老護理行業工會聯合會等組織,開展養老護理員療休養、體檢等活動,開展非滬籍養老護理員子女關愛活動。安徽也鼓勵各地制定措施為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專技人才提供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
養老護理員作為養老服務行業的中堅力量,對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地將養老護理員培養數量和培訓率等作為發展指標足以看出養老護理員仍是關注重點。地方應持續將護理員作為重點對象,通過政策支持、教育培訓、激勵機制等多方措施提升護理員的專業技能,加強其職業認同,暢通護理員職業發展路徑。
文章來源:民德咨詢養老服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