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7 14:04:27
“我們學幼師的,結果被學校安排進廠打工,我們得到的是什么?我們專業根本不對口。說白了就是幫學校賺錢。”至今回想起來,靜怡(化名)仍想不明白,為何在一所職業學校學習幼師專業的自己,會在實習的時候被丟到一所工廠的流水線上。但她并不敢反抗,一方面是不去實習沒有學分,另一方面又擔憂學校不給畢業證。(8月26日 21世紀經濟報道)
實習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環節,也是教育教學的核心部分。當前,職校學生實習狀況總體向好,但個別地方、個別學校存在專業不對口、工作量過大、超時加班、工作環境差、工資被克扣等問題,侵害了學生實習權益,破壞了職業教育生態,不利于職業教育良性發展。
職校學生實習亂象頻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實習資源不足,學校為了完成實習教學任務,不得不降低標準,安排學生到不具備資質的企業實習,甚至會迎合企業的不合理要求,與之達成違規管理的“默契”。二是辦學成本較高,一些學校存在經費困難的問題,加之對實習教學認識不到位,就把學生實習當成了生意。
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制定了《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下稱《實習管理規定》)。《實習管理規定》明確:職業學校學生實習“應當科學組織、依法實施,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保護學生合法權益;應當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治理實習亂象、規范實習管理,學校要遵循“兩個應當”原則,把實習教學做真、做實。
其一,提升思想認識。今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以此為理論基礎,全國職業教育大會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和戰略,勾畫了技能中國的美好藍圖。職業教育迎來了又一個春天。職業學校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發展高質量職業教育,必須把實習教學抓細、抓實、抓規范。
其二,健全實習管理制度。豐富的實習資源為學生實習提供了多元選擇。學校的實習安排應該征求學生意見,不能由學校單方面決定。對于統一組織的實習,學校要提前遴選指導教師、開展實習培訓、考察實習企業(含單位,下同),并與實習企業共同制訂實習方案,明確實習崗位、實習指導、工資標準、安全保障等內容;對于學生自己聯系的實習,學校要與家庭、實習企業簽訂實習管理委托書,確定聯系教師,隨時掌握學生實習情況,督促學生遵循實習要求。
其三,重視學生保護。《實習管理規定》對勞動量、勞動時長、勞動強度、勞動環境等提出了差異化要求,還對勞動報酬、安全管理、生活管理等提出了保障性要求。學校與企業簽訂協議時,要嚴格按照上述要求,明確相關內容,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其四,堅持育人為本。《實習管理規定》提出,實習教學要“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服務學生全面發展”。也就是說,涵養勞動精神、職業精神、法制精神也是實習教學的目標任務。學校要明確實習教學的任務,指導教師要自覺參與生產實踐,用行動幫助學生涵養職業道德、鍛造勞動精神、樹立安全意識,并教會學生如何維護自身權益。
客觀來講,學生實習出現問題,責任不能全推給學校,但是,學校作為實施教育和學生管理的主體,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實習教學做真、做實、做好。
(作者張小軍,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此為蒲公英評論網站首發作品,轉載請務必標注來源,違者必究。)